味苦夏虫避,丛卑春鸟疑——杜甫《苦竹》诗词赏析 -云顶国际集团

文:枯木 《苦竹》 【唐】杜甫 青冥亦自守,软弱强扶持。 味苦夏虫避,丛卑春鸟疑。 轩墀曾不重,翦伐亦无辞。 幸近幽人屋,霜根结在兹。 杜甫(712年—770年)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祖父杜审言是唐代“近体诗”奠…

文:枯木

图片

《苦竹》

【唐】杜甫

青冥亦自守,软弱强扶持。

味苦夏虫避,丛卑春鸟疑。

轩墀曾不重,翦伐亦无辞。

幸近幽人屋,霜根结在兹。

图片

杜甫(712年—770年)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祖父杜审言是唐代“近体诗”奠基人之一,累官修文馆直学士,恃才傲世,颇有名望。然而到了杜甫这一代,家道中落,以至于杜甫多次科举落第,客居长安十年,投赠干谒,奔走献赋,郁郁不得志,仕途失意,过着贫困的生活。

图片

好不容易在天宝九载(750年)冬预献《大礼赋》,得到玄宗的赏识,命待制在集贤院,得到“参列选序”资格,结果又遇上李林甫主试,没有得到任命,直到天宝十四载(755年),才被授予一个河西尉(后改为右卫率府兵曹参军)这种小官,结果遇上了安史之乱被抓。

由于官职微小,没人注意,于是至德二载(757年)杜甫逃到了凤翔(今陕西宝鸡)投奔肃宗,被肃宗授为右拾遗(从八品上)。因宰相房琯兵败被罢职,杜甫上书“言琯有才,不宜罢免。”“肃宗怒,贬琯为刺史,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。”,从此不被重用(《旧唐书•卷一百四十•文苑下•杜甫传》)。

杜甫因对污浊时政痛心疾首,于是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,西去秦州(今甘肃省天水一带)隐居,后来在世交剑南节度使严武的帮助下,寓居成都。这首《苦竹》就是写于那一时期,以苦竹为喻,托物寄情,咏物言志,既表达了不被重用的无奈和伤感,又抒发了坚守节操的高尚气节。

苦竹是长江流域以南常见的竹子品种,是禾本科、大明竹属植物,竿高3-5米,直立,叶舌紫红色,叶片椭圆状披针形,叶缘两侧有细锯齿;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,笋期6月,花期4-5月,分布于中国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省。诗人看到寓所旁边的苦竹,不由得有感而发。

“青冥亦自守,软弱强扶持。”“青冥”:青苍幽远。《楚辞•九章•悲回风》:“据青冥而摅虹兮,遂儵忽而扪天。”“自守”:坚其操守。汉扬雄《解嘲》:“攫挐者亡,默默者存;位极者宗危,自守者身全。”首联描写苦竹的生境和形态,苦竹生长在偏远的山谷,然而苦竹都相互扶持,成丛生长,并且挺拔直立,苍翠青碧,保持操守。

“味苦夏虫避,丛卑春鸟疑。”颔联描写苦竹的境遇,苦竹的根茎叶有苦味,因而夏天也没有虫子理睬,株丛低矮,春天就连鸟儿都不愿驻足。这里以苦竹自喻,说明自己性格耿直,因而无人问津。

“轩墀曾不重,翦伐亦无辞。”一作“翦伐欲无辞”,“轩墀”:宽敞庭院。颈联同样写苦竹的境遇,由于苦竹味道的原因,豪宅大厦也不多种植,随意砍伐剪除,似乎也不需要什么缘由(况且苦竹也不会辩解)。这里借指自己不被朝廷重用,位卑言轻,遭到贬职也不用什么理由。

“幸近幽人屋,霜根结在兹。”“幽人”:幽隐之人,隐士;《易•履》:“履道坦坦,幽人贞吉。”“霜根”:经冬不凋的根苗。尾联抒情,苦竹虽然不受人爱见,不过很荣幸在志向高洁的隐士居所附近,因而经冬不凋,扎根于此。

杜甫这首《苦竹》诗,以苦竹自喻,通过苦竹的顽强生长,青翠碧绿来形容自己坚贞不屈的节操,同时也用苦竹不被人喜爱,以至于被冷落砍伐而无奈和伤感,然而幽隐明志,怀抱志向,不改初衷,四季青翠,经冬不凋,借以表明自己的高尚情操。

这首诗,寄寓了被世人和朝廷抛弃的感伤和落寞,以至于不得不避世以自保,在困苦挣扎中,坚守信念,心忧家国,自我宽慰,苦中作乐,情感哀婉,回旋迂折,一咏一叹,沉郁顿挫,颇见艺术功力。

2020/6/19榆木斋

为您推荐

网站地图